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教育的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认真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从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关注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迅速地加快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就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就有可能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拉大。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16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即将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面临着继续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发展“两基”的成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既是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迎接信息化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挑战。
目前我国有2亿多中小学在校生,今后十年累计还有2亿多适龄儿童要陆续进入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这4亿多青少年在今后二十多年内要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21世纪初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从2001年起用五至十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至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应当注意:一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实施上,要注意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因地制宜提出要求,处理好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关系。首先,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大中城市的中学和一部分小学,在硬件装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实现教育信息化已有一定的基础,只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完全有可能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学校上网,率先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而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上,可从实际出发,在暂不具备上网的情况下,近期选择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等手段,提高远程教育的覆盖面。三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教育信息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但要强调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四要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五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危房改造和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统筹安排,加快实施。为落实十五计划提出的加快城镇化建设和“两基”的巩固提高,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需要进行学校布局的调整,各地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好。薄弱学校的改造涉及到配备好教师、好校长,但也要考虑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教育信息化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为重要,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规划,并纳入“十五”教育发展规划,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
——在经费筹措上,要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贯彻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的方针,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要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必须置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作为各级政府抓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紧落实,力争教育信息化在“十五”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